什麼是寫作中的擬人化?
已發表: 2022-10-24你有沒有想過,《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的狐狸先生到底是誰?他是一隻會走路、會說話、狡猾、計畫輕率的紅狐狸。如果你在現實生活中見過狐狸,它很可能不像狐狸先生那麼狡猾和有魅力,不與其他動物合作,也不會說人類語言。將這些類似人類的品質賦予狐狸是擬人化的一個例子,這是一種在講故事中經常出現的文學手段。
什麼是擬人化?
擬人化(發音為an-thruh-puh-MOR–fi-zm)是將人類特徵歸因於非人類事物。無論我們是否意識到,我們一直在擬人化。當你告訴你的電腦「快點」時,你就是在將它擬人化(就好像它有意圖並且可以被懇求一樣)。
它與擬人化略有不同,擬人化使用隱喻語言將人的品質賦予物體、現像或抽象概念。例如,在《小熊維尼》中,維尼熊展現了真正的人類特質,例如走路、說話、沉思和穿衣服。如果作者 AA Milne 描述了狂風呼嘯著穿過百畝森林,那麼他就是將狂野歸咎於一種自然現象——將風擬人化,而不是將其擬人化。兩者都是有用的文學手段,可以賦予你的寫作深度和個性。
擬人化在文學中非常普遍——尤其是兒童文學——以至於我們甚至不假思索地考慮它。當然,狐狸先生是一隻戰略狐狸;小熊維尼是一隻膽小的、蜂蜜色的熊。巴斯光年是會說話的英雄玩具。我們不必努力接受這些特質,因為擬人論根植於心理學。換句話說,我們的大腦自然想要擬人化。
擬人化是什麼意思?
擬人化是用來描述具有人類品質的事物的形容詞。回到狐狸先生的例子,《了不起的狐狸先生》的作者羅爾德·達爾(Roald Dahl)使用擬人化來產生這個角色。狐狸先生本人是一隻擬人化的狐狸(準確的說是Vulpes vulpes)。
什麼時候使用擬人化?
擬人化無所不在-在神話、電影和日常生活中。
擬人化的一些最早的用途是在宗教和神話中。古代文化賦予神靈人性的品質,以便更好地理解他們。例如,希臘神話中的諸神與人類一樣吃、喝、愛、跳舞和發動戰爭,儘管它們比人類更重要。其他早期用途是使用擬人化動物來教授道德課程的傳統寓言,例如《伊索寓言》 。
擬人化在敘事寫作中作為創造角色的工具很有用。透過擬人化,你可以寫一個關於兔子和松鼠之間的友誼的故事,關於松鼠和狗之間的戰爭,或關於狗和貓之間的愛的故事。讀者會明白,這些角色的行為並不像松鼠、狗或貓那樣。它們的行為就像人類松鼠、狗或貓一樣。
擬人化不一定很複雜。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使用它是為了簡化。如果您曾經去過藝術博物館,但感覺自己沒有「理解」這件作品,您可以透過擬人化來理解它。您可能會將羅斯科畫作中的紅色解讀為具有攻擊性,或者將藍色條紋解讀為想要為觀眾提供安慰。賦予事物人類特徵有助於我們理解它們。
我們為什麼要擬人化?
擬人化不僅是一種巧妙的文學技巧,它還具有重要的心理功能。人類是社會物種,因此孩子通常很快就能學會如何掌握社會行為並理解社會線索。這種對人類行為的認識很早就根植於我們的內心。另一方面,我們不太容易了解機械和非人類行為。在了解自行車的工作原理之前,孩子更有可能理解微笑的含義。隨著我們的成長,在我們了解模糊的事物如何運作之前,我們仍然自然地傾向於將它們歸類為人類行為。
擬人化是我們的大腦能夠用來理解世界的眾多文學手段之一。我們也用類比和隱喻來解釋周遭的世界。將文學手段融入你的日常思維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那就是創造一個更詩意的世界觀。
擬人化的例子
擬人化在講故事中非常常見,因為它是觀眾與角色建立聯繫的有效方法。它在兒童書籍、電影和電視節目中尤其普遍。迪士尼的許多角色都是擬人化的動物或物體——米奇和米妮是擬人化的老鼠,唐老鴨是一隻鴨子,高飛是一隻狗,等等。但這並不是兒童故事所獨有的。許多著名的詩人和作家都使用擬人化的手法,用不尋常的人物來傳達有趣、複雜或黑暗的訊息。
文學中的擬人化
喬治‧歐威爾的《動物農莊》
喬治‧歐威爾的《動物農莊》是一部 1945 年的中篇小說,講述了一群農場動物反抗農民的故事,希望建立一個動物們可以自由平等的新社會。小說中的動物角色擁有人類的所有能力,例如批判性思考、貪婪和召開會議的能力。擬人化不僅是講述這個故事的巧妙方式,而且對奧威爾的安全也至關重要。這部中篇小說是一個毫不掩飾的寓言,揭露了奧威爾的政治立場。透過使用動物而不是人,奧威爾可以隱藏在其明顯虛構的角色的偽裝之下。
弗朗茨‧卡夫卡的《變形記》
《變形記》是擬人化的一個直接例子,因為主角格雷戈爾·薩姆薩是一個變成了蟑螂(或如原文所說的「可怕的害蟲」)的人類。身為一隻蟑螂,格雷戈爾保持著人類的思想和感情,儘管他的外表是如此。故事講述格雷戈爾和他的家人被迫適應他的新形態。
小說中的擬人化
美女和野獸
在迪士尼經典電影《美女與野獸》中,不僅野獸是擬人化的生物,城堡裡也充滿了被詛咒為有生命物體的人類角色。 Lumiere 燭台是叛逆、浪漫、法式的。科格斯沃斯是個忠誠的擺鐘,但可能有點神經質。
提姆波頓的《愛麗絲夢遊仙境》
《愛麗絲夢遊仙境》無論是電影或原著,都充滿了擬人化的色彩。動物(白兔、柴郡貓、渡渡鳥)、植物(雛菊、三色堇、鬱金香),甚至一副紙牌(紅心皇后)都呈現出好奇而異想天開的人類特徵。
日常生活中的擬人化
品牌利用擬人化來創造有趣且令人共鳴的吉祥物,例如奇多 (Cheetos) 的切斯特獵豹 (Chester Cheetah) 和 Geico 壁虎 (Geico Gecko)。同樣,運動隊使用具有人類品質的吉祥物,並經常在中場休息時將它們送上看台或場上。
擬人化常見問題解答
什麼是擬人化?
擬人化是將人類特徵賦予非人類物體。它出現在講故事、藝術、神話、電影和日常生活中。
什麼時候使用擬人化?
擬人化在文學和媒體中被用來創造多樣化的角色。將動物和其他物體擬人化可以讓作家自由地描述它們的特徵,因為它們不受人類技術慣例的束縛。
我們為什麼要擬人化?
擬人化幫助我們理解世界。擬人化的早期例子出現在宗教和神話中,因為它們幫助人類理解神靈。給出外來的或模稜兩可的概念,人類的品質,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它們,從而更好地理解它們。
擬人化的例子有哪些?
擬人化的例子有迪士尼人物,如米奇和米妮,或是《美女與野獸》中的燭台、茶壺和時鐘;喬治‧歐威爾的中篇小說《動物農莊》中的動物;以及品牌吉祥物,例如奇多的切斯特獵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