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作家不知道的劇本結構
已發表: 2016-10-20你是否為劇本結構而苦惱? 尤其是在那漫長的第二幕中保持勢頭?
在學習如何編寫劇本時,絕大多數作家都被告知劇本結構都是關於三幕的。 但這是構建劇本的最簡單方法嗎? 甚至是正確的方法?
傳統三幕式結構的問題
三幕模式是這樣的:主角在第一幕(設置)中面臨問題,在第二幕(對抗)中嘗試解決問題,並在第三幕結束時失敗或成功(解決)。
然而,這個三幕公式的問題在於,它經常導致作家在第二幕中失去動力,因為他們試圖用“衝突”來填充它。 這意味著第二幕變成了一系列不相關的事件,這些事件並沒有真正聯繫起來,似乎只是為了“事情發生”而存在。
當編劇過多地關注傳統的三幕結構而忽略了每一幕下的構建塊——序列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
為什麼使用序列更容易編寫劇本
每幕也由序列組成,序列本身有開頭、中間和結尾,因此可以被視為“迷你電影”。 在每個序列的開頭,通常都會向主角提出一個要實現的目標,到最後他們要么成功要么失敗,就像在表演中一樣。
將每一幕分解成序列可以更容易地規劃主角在劇本中的旅程——尤其是在第二幕的那段漫長的“賭注”中。
在傳統的三幕結構中,我們只得到五個主要轉折點:
- 號召性用語/分鐘 12 左右(有時稱為催化劑或煽動事件)
- 第一幕轉折點/分鐘 25 左右
- 中點/分鐘 55 左右
- 第二幕轉折點/分鐘 85 左右
- 高潮/分鐘 100 左右
但是,如果我們使用序列來支持這些轉折點,我們會得到七個:
- 號召性用語/ 大約 12 分鐘
- 第一幕轉折點/分鐘 25 左右
- 第一幕決定成敗/ 分鐘 40 左右
- 中點/分鐘 55 左右
- 中點決策成功或失敗/分鐘 70 左右
- 第二幕轉折點/分鐘 85 左右
- 高潮/分鐘 100 左右
每個序列大約持續 12 到 15 分鐘,並以與五個原始轉折點之一或兩個新轉折點之一相關的高潮結束。 每個序列也有一個從 A 到 G 的識別字母,分解如下:
- 第一幕
- 序列A
- 序列B
- 第二幕
- 序列C
- 序列D
- 序列E
- 序列 F
- 第三幕
- 序列G
序列示例
我將使用由 Kristen Wiig 和 Annie Mumolo 編寫的Bridesmaids來作為這個示例。
序列 A 以行動號召結束。
在《伴娘》中,我們被介紹給安妮和她平淡無奇的生活。 這一幕的高潮也是整部電影的號召性用語:最好的朋友莉蓮請安妮做她的伴娘。
序列 B 以第一幕的轉折點結束。
這通常是主角做出的決定或發生的事情,揭示了真正的衝突。 在《伴娘》中,安妮在試圖超越對方的演講後意識到海倫是一個主要對手。
序列 C 以第一幕決定成功或失敗結束。
這一刻標誌著主角第一次嘗試解決第一幕中確立的問題的結果。 《伴娘》中的序列 C 圍繞著安妮選擇在試衣前帶女孩們去一家墨西哥餐廳。 當每個人都腹瀉時,它以災難告終。
序列 D 以中點結束。
這通常是主角命運的重大逆轉,迫使他們繼續進行現在更難以完成的任務。 例如,安妮破壞了維加斯之旅並失去了伴娘的職責。
序列 E 以中點決策成功或失敗結束。
就像中點一樣,這通常是另一個巨大的轉折,事情要么暫時好轉,要么暫時變壞。 例如,在破壞了拉斯維加斯之旅後,安妮失去了她的愛人羅德斯; 被解僱; 和她媽媽一起搬進來
序列 F 以第二幕轉折點結束。
很多時候,這是主角在整個劇本中最糟糕的時刻,因為他們的結局比開始時更糟。 這就是安妮在新娘送禮會上大發雷霆並與莉蓮鬧翻的地方。
序列 G 以電影的整體高潮結束。
這個序列是主角必須通過的“最終測試”的階段,最後他們要么成功,要么失敗。 安妮在《伴娘》的結尾取得了成功,因為她解決了與海倫的分歧並找到了莉蓮,婚禮順利進行。
嘗試基於序列的劇本
將劇本劃分為多個序列意味著衝突變得更容易編寫,因為您可以將主角的追求分解成小目標讓他們實現。 這在需要在第二幕中充滿衝突的漫長過程中特別方便。
嘗試從一開始就吸引觀眾,並讓他們一直投入到最後。
您如何看待這種看待劇本結構的方式? 在評論中告訴我。
實踐
今天,你有兩個選擇。
如果您正在編寫劇本的大綱或概要,請花 15 分鐘時間將其分解成序列。 重新考慮一下你的主角如何能夠通過七部“迷你電影”而不是三部大戲。
添加序列 A、B、D、F 和 G 應該相當容易,因為它們對應於您應該已經擁有的轉折點。 但是,當涉及到序列 C 和 E 時,您可能需要稍微調整故事,以便您的主角在第一幕轉折點或中點之後朝著成功或失敗的方向努力。
如果你不是在寫劇本,請花 15 分鐘嘗試使用序列來勾勒故事。 選擇其中一個故事創意,或者想出一個您自己的想法來使用。
完成後,請在下面的評論中分享您的作品,並確保為您的作家同行留下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