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位為寫作鋪平道路的女性
已發表: 2021-03-08今天,每位女性作家拿起筆或打開筆記本電腦寫作——無論她的技藝是事實還是虛構——都建立在為獲得認可和尊重而奮鬥的強大遺產之上。 從弗吉尼亞·伍爾夫 (Virginia Woolf) 的《一間自己的房間》到阿曼達·戈爾曼 (Amanda Gorman) 的《我們要爬的山》和其他詩歌,女性著作的故事目錄見證了儘管社會困難重重,但仍渴望講述故事的簡單願望。
下面列出的女性不僅僅是作家——她們是強大的邊界破壞者,為今天的作家鋪平了道路。 考慮一下:下面的每個女性不僅要面對社會對她作為女性、有色人種、LGBTQIA+ 社區成員或所有這些人的期望,而且還要作為編劇、小說家、詩人或科幻小說作家。 無論是一個世紀前還是一年前,這些女性都堅持了下來——而今天,作為作家,我們站在她們的肩膀上。
瑪麗雪萊 (1797–1851)
難怪生於倫敦的作家瑪麗雪萊被認為是最酷的哥特孩子之一——她有點…… . . 病態的。 悲劇吞噬了這位有遠見的作家的生命,從她姐姐的自殺到她三個孩子的死亡。
雪萊構思了她的哥特式恐怖小說《科學怪人》; 或者,冒險的現代普羅米修斯:一個下雨的晚上,她和拜倫勳爵的神秘學派聚集在一起講述鬼故事。 拜倫提出了一個挑戰:挑戰作家寫出比他們剛剛讀過的鬼故事更好的故事。 它啟發了安靜的 19 歲的雪萊,他很少在這些智力沙龍中佔據中心位置,寫下了《科學怪人》,這是一個科學家維克多弗蘭肯斯坦的故事,他創造了一個兇殘的、存在主義的、充滿焦慮的怪物。
雪萊於 1818 年匿名出版了這部標誌性的、廣受好評的作品。然而,它的真正力量卻在小說催生的整個流行文化流派中產生了共鳴。 許多文學學者認為科學怪人是有史以來第一部科幻小說,雪萊開創了這一類型。 創新思維自然而然就不足為奇了——雪萊的母親是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她撰寫了開創性的《女權辯護》,這是最早的女權主義哲學著作之一。
弗吉尼亞·伍爾夫 (1882–1941)
儘管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 在電影《時時刻刻》( The Hours ) 中對其進行了精美的紀念,但現代主義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 (Virginia Woolf) 的生活遠比電影生活片段所能描繪的要多層次。 她的故事還包括精神疾病、對 20 世紀現代主義的驚人影響,以及她的女權主義作品,即經常被引用的擴展文章《一間自己的房間》 。 在其中,她宣稱,“一個女人如果要寫小說,就必須有錢和自己的房間。”
她閱讀量最大的作品包括《達洛維夫人》、《奧蘭多》和《到燈塔》,其中她富有遠見的想像力、非線性情節和意識流文學風格都在其中熠熠生輝。
悲劇也標誌著伍爾夫的一生:1895 年,伍爾夫 13 歲時,她的母親死於風濕熱,這導致她的第一次精神崩潰,而在 1904 年晚些時候她父親去世後,這種情況更加嚴重。她的小說,即《達洛維夫人》,曾考慮過自殺——可悲的是是伍爾夫在 1941 年去世的原因。
艾米莉狄金森 (1830–1886)
傑出的 19 世紀美國詩人艾米莉·狄金森是一位傑出的人物,寫了近 1,800 首詩,其中只有十首在她生前發表。 她的抒情、有節奏的詩歌大膽且不落俗套,採用抑揚格三步法和四步法,並以破折號作為標點。 題材涵蓋了從自然到形而上學的方方面面,她的作品時而富有想像力,時而聰明(“因為我無法為死亡而停下來”),時而鬧鬼又譏諷(“我是Nobody!你是誰? ”),時而充滿激情。和渴望(“狂野之夜——狂野之夜! ”)。
她現在被認為是 19 世紀最重要的兩位美國詩人之一,與沃爾特·惠特曼並列。
阿曼達·戈爾曼 (1998–)
前首位全國青年詩人桂冠獲得者阿曼達·戈爾曼在她樂觀、充滿希望的詩歌中審視了種族主義、民族團結、多樣性、女權主義和未來等問題。 戈爾曼朗讀了拜登總統就職典禮上在世界各地聽到的這首詩:“我們攀登的山丘”。 2021 年,戈爾曼作為就職史上最年輕的詩人,在她的歷史性朗誦之後,在超級碗 LV 上表演了她的新原創詩《船長合唱》。她成為第一位在超級碗上表演的詩人。
出生在洛杉磯的戈爾曼說,她一直在努力表達發音,並被診斷出患有聽覺處理障礙,這對她成為一個更強大的讀者和作家提出了挑戰。 她就讀於哈佛大學並學習社會學。 2015年,她的第一本詩集《食物不夠的人》出版。 一本名為《我們攀登的山和其他詩歌》的合集和一本以戈爾曼的詩歌為主題的繪本《改變歌唱》都將於 2021 年 9 月出版,一定會激發青年詩人拿起筆。
鐘形掛鉤 (1952–2021)
活動家、教授、詩人和理論家貝爾鉤以她關於交叉性理論的著作而聞名,特別是在種族、性別和資本主義方面。 生於格洛麗亞·讓·沃特金斯(Gloria Jean Watkins),以她祖母的筆名寫作,在《黑人外表:種族與代表》和《我不是女人?:黑人婦女與女權主義》中關注黑人女性面臨的問題。
在她的作品中,胡克斯批評資本主義制度強化了性別歧視、厭女症和種族主義。 胡克斯的創造性產出有著驚人的廣度——從她對參與式教學法的闡述(在教學中超越:教育作為自由的實踐)到媒體理論(在捲軸到現實:電影中的種族、階級和性),再到詩歌書籍和回憶錄。 2014 年,這位傳奇思想家幫助在她的家鄉肯塔基州成立了伯里亞學院的鐘鉤研究所,以保護黑人女作家的遺產,並提供一個可訪問的、包容性的社區討論空間。
羅克珊·蓋伊 (1974–)
敏銳、深思熟慮、幽默的女權主義作家 Roxane Gay 憑藉著迷於流行文化的散文集《壞女權主義者》( Bad Feminist )登上了 2014 年《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排行榜,她在書中頌揚了粉紅色的美德,儘管它是陳規定型的,並思考了人民的力量Twitter固有的。 從那以後,她通過辛酸、直率的散文審視了社會更深層次的身份和文化交匯點。
Gay 是早期互聯網時代的真正資深人士,她在 Tumblr 初期曾在Tumblr上發表過她的文章的縮略版。 蓋伊還出版了兩本短篇小說集《阿依提》和《難纏的女人》、小說《野蠻狀態》和回憶錄《飢餓:(我的)身體回憶錄》 。 後者是對蓋伊在性侵犯後的創傷以及她在與自己的身體關係中的掙扎的令人振奮的描述,也成為了紐約時報的暢銷書。
Gay 曾在耶魯大學、東伊利諾伊大學和普渡大學擔任英語教授,並且是《紐約時報》的撰稿人。
諾拉·艾芙隆 (1941–2012)
負責編寫一些 90 年代最感人的浪漫喜劇,電影製片人、劇作家、作家和記者諾拉·埃弗倫 (Nora Ephron) 在好萊塢取得了成功,當時很少有女性坐在導演或編劇的椅子上。
Ephron 出生在紐約,在洛杉磯長大——在她的兩岸生活中,這兩個城市一直是她的家。 兩者都通知了她的工作; 她經常為好萊塢的佈景捕捉紐約的魅力。 Ephron 的劇本非常尖刻、充滿活力,並最終彌補了女主角的浪漫弱點和哲學危機,從You've Got Mail的 Kathleen Kelly 到西雅圖的 Annie Reed 的不眠之夜(均由女演員 Meg Ryan 描繪)。
Ephron 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人,她的職業生涯跨越了 5 年,從她擔任《紐約郵報》記者和Esquire專欄作家的日子,到她在 90 年代擔任導演和編劇的鼎盛時期,再到她早期作為劇作家的工作。
珍妮特·莫克 (1983–)
如果您看過有關 1980 年代紐約舞廳文化的 FX 電視節目Pose ,那麼您已經目睹了跨性別偶像、編劇、導演和記者珍妮特·莫克的崛起作品。 Mock 畢業於紐約大學新聞學碩士課程,曾在People和Marie Claire擔任編輯,她打破了界限,成為第一個被聘為主要係列劇的電視作家的跨性別女性。
2014 年,她出版了她的第一本回憶錄《重新定義現實》。 2017 年,她發布了她的第二本回憶錄《超越確定性》 。 莫克的回憶錄不僅回顧了她 20 多歲和童年的生活,還深入了解了一位嶄露頭角的跨性別活動家的工作。 2019 年,莫克成為第一個與 Netflix 簽訂未來電視劇和潛在故事片項目製作協議的跨性別女性。
馬拉拉·優素福扎伊 (1997–)
Malala Yousafzai 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該獎於 2014 年因其對女性教育的積極貢獻而獲獎。 作為巴基斯坦一所女子學校教師的女兒,她為 BBC 烏爾都語寫了關於女孩教育的重要性的文章。 塔利班以她的行動為目標——2012 年 10 月,一名蒙面槍手在她的校車上開槍擊中了她的頭部。 但十天后她在英國伯明翰的一家醫院醒來後,她繼續倡導女孩的教育權利。 她寫了她的回憶錄《我是馬拉拉:為教育挺身而出被塔利班槍殺的女孩的故事》 。
在她的第一本書之後不久,兩本兒童繪本《我是馬拉拉:一個女孩如何站起來接受教育並改變了世界》和《馬拉拉的魔法鉛筆》 。 將其他難民的聲音置於舞台中心成為她的目標,她的目標是故事集《我們流離失所:我的旅程和世界各地難民女孩的故事》 ,其中馬拉拉和其他九名流離失所的女孩以坦率和勇氣講述了她們的困境。
桑德拉·西斯內羅斯 (1954–)
受人尊敬的奇卡納作家桑德拉·西斯內羅斯(Sandra Cisneros)的第一部小說《芒果街上的房子》( 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 )是一部關於芝加哥一個年輕女孩成年的經典故事,於 1985 年獲得了國家圖書獎。它已成為一部權威的教育小說,在全國各地的教室裡作為美國教育的基本觀點。 西斯內羅斯的小說充滿現實主義色彩,情節情節包含家庭暴力、性騷擾、種族主義、貧困和年輕女性可能與之相關的角色。
西斯內羅斯以她的雙語寫作著稱,同時也是一位詩人和散文家。 作為美國和墨西哥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西斯內羅斯獲得了國家藝術獎章、國家藝術基金會、德克薩斯藝術獎章、麥克阿瑟獎學金、美國筆會文學獎、費爾法克斯獎、國家藝術勳章和福特基金會的變革藝術獎學金。
托尼·莫里森 (1931–2019)
托尼·莫里森 (Toni Morrison) 是 1993 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她是一位傑出的文學人物,記錄了美國的黑人經歷和黑人身份——他在 2019 年的去世對許多人來說就像一個時代的終結。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的作品富有想像力且極具影響力,最出名的是她的普利策獎獲獎小說《寵兒》( Beloved ),該小說以瑪格麗特·加納(Margaret Garner)的生活為基礎,她是一名逃離奴隸制但又在 1850 年《逃亡奴隸法》下被奴役的黑人婦女。
莫里森還以《所羅門之歌》和她的處女作《最藍的眼睛》而聞名,他還創作了戲劇、詩歌、兒童讀物、短篇小說,甚至歌劇的歌詞關於瑪格麗特·加納。
艾米譚 (1952–)
奧克蘭人 Amy Tan 的小說《喜福會》對亞裔美國文學和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既是出版的成功,也是生活在舊金山的四個華裔美國家庭相互關聯的生活的豐富表現。 譚公開談論過精神疾病,從母女雙方的角度,在亞裔美國人母女關係的複雜性中描述了這一點。 這部小說承認了移民文化難題的兩面性,即服從家庭和文化與渴望個人主義和自由之間的緊張關係。 譚還繼續為由韋恩·王執導的小說改編電影共同撰寫劇本。
譚先生出版了多本書,包括《灶王爺的妻子》 、 《接骨師的女兒》 、 《百種秘聞》 、兩本兒童讀物和一本名為《過去的開始:作家回憶錄》的回憶錄。
奧德雷洛德 (1934–1992)
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學者和 LGBTQIA+ 偶像 Audre Lorde 在紐約長大,是格林納達和巴巴多斯嚴格移民的女兒。 作為一名多才多藝的詩人和教師,她寫了幾本詩集——但直到1976 年她的第一部主要詩集《煤炭》出版後,她才宣布自己的身份是“黑人、女同性戀、母親、戰士、詩人”,並獲得了更廣泛的認可.
上世紀八十年代,洛德的作品有了新的基調,在她與乳腺癌作鬥爭的過程中審視了疾病的本質。 洛德在她的許多作品中討論了她的女同性戀身份,包括局外人姐妹:散文和演講,和扎米:我名字的新拼寫——傳記。 她在 1984 年寫了她最重要的文章之一,“大師的工具不會拆除大師的房子”,批評了女權主義內部的種族主義,並被列為美國女權主義和性別研究課程的基礎文本。 Callen-Lorde 社區健康中心和 Audre Lorde 項目都以這位活動家的名字命名。 洛德於 1992 年死於乳腺癌。
萊斯利·馬蒙·西爾科 (1948–)
從 1960 年代後期開始,Leslie Marmon Silko 是美國原住民文學和藝術復興的關鍵人物。 她以小說《儀式》而聞名,但她也創作了大量詩歌、短篇小說和散文。 擁有 Laguna Pueblo 和墨西哥血統的 Silko 在保留地邊緣長大,並將她的人民的故事融入她的作品中。 她廣受讚譽的小說《儀式》 ——在學校文學課程中被廣泛閱讀,是美國當代傑出的美國原住民作家之一的重要作品——寫於阿拉斯加的凱奇坎,1973 年西爾科搬到了那裡。這部小說詳細描述了一個受傷世界的生活二戰老兵通過重新發現他的美洲原住民根源來克服酗酒和創傷。
Silko 為Laguna Woman: Poems贏得了手推車詩歌獎,並且是麥克阿瑟“天才獎”的獲得者。
薩福 (c. 630 BCE–c. 570 BCE)
關於來自萊斯博斯島的希臘詩人薩福的生平,我們知道的傳說多於實際事實。 她在那個時代備受推崇,被柏拉圖稱為“第十位繆斯女神”,希臘人稱她為“女詩人”,以與荷馬的“詩人”相媲美。 她用一種叫做 Aeolic Greek 的方言作曲,她的詩歌是用七弦琴作為伴奏來演唱的。
她的風格直接而生動,情感與描寫並重。 她經常在她的女性社區(稱為thiasos )的背景下寫關於女性的文章,描繪了她或社會對女性的崇拜。 這在她最著名的詩《片段 31》等作品中尤其引起共鳴。 她對女性、繆斯和女神的崇拜是顯而易見的,即使在她倖存下來的華麗詩歌的碎片中也是如此。
喬伊·哈喬 (1951–)
現任美國桂冠詩人喬伊·哈喬是一位充滿活力的詩人、表演者、劇作家和音樂家。 作為 Muscogee (Creek) Nation 的一員,Harjo 在現場講故事和表演方面保留了她所在國家的口頭傳統。 她的第一部詩集《最後一首歌》於 1975 年作為小冊子出版,隨後是《什麼月亮驅使我這樣做? ,她在 1980 年出版的第一部全長詩集。
Harjo 將自然、靈性、本土傳統和神話編織到她的作品中。 她 1990 年出版的《瘋狂的愛與戰爭》一書因表達了“被盜土地上的被盜者”的聲音而獲得了哥倫布之前的美國圖書獎。
Harjo 也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表演藝術家,他發行了四張音樂專輯,並與 Poetic Justice 樂隊一起演奏中音薩克斯管。 她創作了一個單人節目《夜空之翼》、《晨光之翼》和一部音樂劇《發明爵士樂時我們就在那裡》 。 哈喬於 1995 年榮獲美洲原住民作家圈終身成就獎。
格特魯德·斯坦 (1874–1946)
許多在巴黎的美國人引用了格特魯德·斯坦 (Gertrude Stein) 詼諧的名言:“美國是我的國家,巴黎是我的家鄉,它已經成為了它的樣子。” 但是,這位現代主義運動的核心作家——他寫過小說、戲劇、故事和詩歌——作為實驗性和有趣的意識流寫作的先驅,遠比作為忠實的親法派重要得多。
她的作品被認為是對立體主義的文學回應。 事實上,斯坦因星光熠熠的巴黎沙龍經常接待像巴勃羅畢加索這樣的名人,她把他的畫掛在她的牆上。 她最著名的書是《愛麗絲·B·托克拉斯的自傳》 ,被認為是從她的浪漫伴侶托克拉斯的角度撰寫的準回憶錄。 她還創作了許多以她的女同性戀身份為中心的作品,包括書籍QED和Tender Buttons 。
洛林漢斯伯里 (1930–1965)
芝加哥劇作家洛林·漢斯伯里 (Lorraine Hansberry) 憑藉 1959 年的作品《陽光下的葡萄乾》(A Raisin in the Sun )成為第一位在百老匯上演戲劇的黑人女劇作家,該劇講述了南芝加哥黑人家庭的故事及其與種族主義住房政策的鬥爭。 該劇的名字取自蘭斯頓·休斯 (Langston Hughes) 的詩歌《哈林區》(Harlem) 中的一句台詞。 該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獲得了四項托尼獎提名,並吸引了大量黑人觀眾來到劇院。 漢斯伯里自己的生活令人心碎的真實性在她的家人提起的關於出於種族動機的住房隔離的訴訟中得到了見證。
漢斯伯里於 1965 年死於胰腺癌,享年 34 歲,但留下了一筆寫作遺產:漢斯伯里是第一位獲得紐約戲劇評論家獎的黑人劇作家、第五位女性和最年輕的劇作家。 在她的劇作家生涯之前,漢斯伯里發表了詩歌,並且是一名記者和活動家。
阿倫達蒂·羅伊 (1961–)
Arundhati Roy 最出名的是她 1997 年的熱門單曲《小物之神》 ,該作品獲得了曼布克小說獎,並使她成為暢銷的非外籍印度作家。 儘管羅伊寫了一部小說,但她還是從她在印度喀拉拉邦艾曼南的童年經歷中汲取了靈感。 故事聚焦異卵雙胞胎的生活,詳細描述了“小事”如何影響人類生存。
羅伊的職業生涯始於電視和電影編劇,後來創作了電視連續劇《悅榕莊》。 2019 年,她熱心的政治主張在她的散文集《我的煽動之心》中找到了出口。 羅伊批評了美國資本主義及其在阿富汗的戰爭,並支持卡斯米爾分離主義。 她的第二部小說《極樂部》於 2017 年 6 月出版,入圍 2017 年布克獎長名單,並獲得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小說獎提名。
Maxine Hong Kingston (1940–)
Maxine Hong Kingston 是美國亞裔文學的傑出先驅。 金士頓的文學實力在於她將小說和非小說、民間故事和自傳混搭在了她的流派中,這些混搭既具有世俗又具有魔幻色彩。
她的回憶錄《女勇士》將她的自傳與中國民間故事交織在一起,因此而備受推崇。 獲得國家書評界獎的《女戰士》通過使用民間情節和其他講故事的元素,講述了金斯頓的生活故事——其中許多都與她的母親有關。
受沃爾特惠特曼的影響,她寫了詩歌以及小說Tripmaster Monkey:他的假書,講述了在 Beat 時期居住在舊金山的伯克利大學畢業生 Wittman Ah Sing 的故事。 1980年,她出版了《女戰士》的續集《中國男人》 ,詳細描述了金斯敦男人在美國的定居點,並融合了真實與虛構的元素。 這本書在次年獲得了國家非小說類圖書獎。
> 閱讀更多:您可能不認識的 5 位女性作者